徐皓峰不止为王家卫做了一件好嫁衣,《师父》也不是一匹黑马。这位野心勃勃的小说家、编剧、导演早在几年前捧得了《人民文学》的短篇小说金奖之后就一直在给他的读者和观众们惊艳。我们不妨从他的旧作《倭寇的踪迹》说起。

  《倭寇的踪迹》是一个结构非常精巧的明代故事。戚继光旧年的贴身侍卫有意在江湖上留下一套戚家军的刀法,却被霜叶城的几位武林大佬有意误认作“倭寇”。年轻的侍卫借着两位不会武功的姑娘将霜叶城的江湖搅了个天翻地覆。与此同时,离开霜叶城多年的第一高手裘冬月听闻倭寇之事下山回城,无意中揭开了他旧年抛弃娇妻远遁的秘密。

  俆皓峰的武侠世界是没有特效的,一招一式都是一板一眼,如同写意了的邵氏电影,而来往之间又多了许多留白,尤其是人物对话,如同机锋棒喝,精炼而意浓,往往一句话不超过七个字,却禅意无穷。《一代宗师》里也有禅,但是王家卫的禅是宋禅,瑰丽中透着文气,俆皓峰的禅是唐禅,拙朴中透着机灵。

  功夫招式都只是武之华丽,是匠气,惟有除恶扬善才是侠之醍醐。虽然电影的镜头大部分是留在侍卫的身上,但俆皓峰的“侠”却是由戴了绿帽子的裘大侠来成全的。正如片中的配角所说的一样:“我们不是坏人,但是我们起了邪念。”人间的事情大都黑白难断,“倭寇”只是一个引子,霜叶城人各自的心病才是这场闹剧的恶根。一开始,我们不免被俆皓峰的黑色幽默和剧情伏笔蒙蔽,以为这是一部玩弄心术,追求剧情跌宕的阴谋片,然而裘冬月的不忍,却让我们窥见了导演的慈悲。

  这并不是一个寻常的武侠故事,没有恶人,只有恶念。挥刀断恶的也不是主人公。《倭寇的踪迹》里面没有真正的侠,年轻的侍卫只有一腔傲气,而裘冬月也曾杀心暗起。真正的侠者是导演自己,他给了观众一个“一念之差”的剧情转折,从而变成了一个斩断恶念的故事,让所有叵测的居心都修成了善果。

  离开了快意恩仇的武侠片还是武侠片么?或许这部片子里已经有了答案的踪迹。

这是三五年前跟朋友做的一个练笔实验。目的主要是对当下文艺向软文的风格和技巧进行实践和探索。主要内容为书评、影评,探讨里边可人为操作的部分,以及如何快速提升业务能力。更多同类练笔还有↓:

软文练习合集